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初心 | 王君瑞:木铎金声,教育本心

浙师人文之窗 浙师人文之窗 2021-03-16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集·这也是生活》



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被王君瑞誊抄在每一本读书笔记的扉页上

这个酷爱鲁迅和诗歌的理科女孩

怀揣着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

在今年九月

她成功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

得以延续她的教育梦想

她说:“木铎金声,教育本心。”


一条“机缘巧合”的保研路


刚上大学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王君瑞只想在毕业后回到家乡温州瑞安,做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选择一份踏实的工作,还是一条未知的“保研路”,王君瑞陷入了迷茫与纠结。


“如果只是做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那你可以改变的只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但如果你走出去看看,有了更大的平台,你可以改变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学生。”学院老师的一席话,让王君瑞开始坚定走这条艰辛的保研路。


22岁的王君瑞许下了她的生日愿望:希望能够成功保研师范最高学府——北京师范大学。抱着尝试的心态,王君瑞向北京师范大学提交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和个人材料。令她没想到的是,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生日愿望成真了



2019年7月,王君瑞前往北京参加北师大教育学部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这短短三天的时间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被精彩的专业课程和良好的学术氛围“俘虏”后,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来这个学校!凭借优异的表现,王君瑞从众多985、211高校的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优秀营员”名额,从此开启了通往北京师范大学的大门。


不如做好每一道选择题


回望这条路,王君瑞坦言:“一开始,我们就面临了太多的选择。”


班主任李震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让她感触颇深:与其花时间去纠结做什么选择,不如把时间用在每个选择上。”只有把每个选择都尽力去做了,你才能明晰哪条路更适合自己。她认真对待生活中每一个细节,踏实肯干,将每个选择都做到了自己的极致



选择汉语言文学(师范)并热爱这个专业是王君瑞成功保研的第一步。“课余生活非常繁忙,能够静下心来听自己热爱的专业课变成了一种调剂和享受。”


上课专注、思维活络、见解独到的王君瑞,时常成为老师上课时的“固定提问者”;课后她及时整理笔记,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学习的时间远远超过睡眠时间。


热爱文学,是学院各类读书沙龙活动的活跃者,是学校“梦之旅”原创文学作品大赛的“常驻旅客”,也是“艾青杯”诗歌原创大赛的桂冠诗人



而作为一名师范生,王君瑞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她紧扣教育界热点话题展开调查研究,填补师范类课题研究薄弱点;同时,她用心打磨师范技能,入选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第四期“中学语文卓越教师”班,提升文本解读能力,锻炼心理素质。



各类学科竞赛占据了王君瑞很多的课余时间。接近省赛的那段时间,她看过16幢大草坪上的第一道日光,读过修改了数十遍的“面目全非”的答辩稿,听过深夜会议室里大家互相鼓劲的呐喊


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浙江省第五届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浙江省首届“农信杯”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银奖、浙江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诸多奖项也证明这个女孩子有着极大的韧劲和毅力



王君瑞认为,做好每一个选择是为了做出更好的选择。“选择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过程。”



“人文永远是我的家”


回顾自己的保研路,王君瑞十分感谢人文学院的老师们,在专业学习上,他们是王君瑞最钦佩的引导者,在生活中,他们是最亲切的朋友。


“他们总是对我说,你值得更好的选择”,一开始的王君瑞并没有“奢望”保研,是老师们一遍又一遍地在王君瑞耳边“念叨”,她才萌生的想法。王君瑞表示,老师的鼓励与帮助对她的影响非常深刻,这让她具备了走出去的勇气。对此,她感叹:“我们要相信人文的老师,他们是最善于发现学生特质的人,而且会全心全意地去帮助学生!”



在王君瑞心里,人文学院就是她在浙师的家,但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割舍不下的甜蜜的小家。学生工作是王君瑞大学时光里浓墨重彩的一笔,担任浙江师范大学党员之家主席、新世纪人才学院师范分院团支书等数职,王君瑞将一大半心血都倾注在学生工作中,在组织里,她是“骨干中的骨干”


虽然想去更远的地方看看,但王君瑞表示她一定会回来,“无论我走得多远,这里的家都会‘等你回来’,我只是暂时离开了这里,风筝线再长,但线的源头已经紧紧系在了浙师。”浙师人文学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让王君瑞饱含斗志,充满干劲。



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活,王君瑞用了一个词来概括——只言片语,“只言片语”引自诗人陈东东的一本书《只言片语来自写作》。她表示,在母校留下的也只是只言片语,也许是一首诗歌,也许是一场话剧,或者是一篇文章。没有刻意营建,收拢在一起的只言片语仅仅是一种读书人该有的姿态。


最后,王君瑞最想对学弟学妹说:“不要局限自己,一切都有可能。跳出固定思维,寻找自己身上的更多可能性,去经历,去沉淀,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



融媒体中心 出品-

-用心刻录声音  讲好人文故事-


往期热文↘文字 | 蔡晨杨 应之缘 文好能图片 | 本人提供编辑 | 应之缘 蔡晨杨责任编辑 | 钟馨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